
CuX铜离子抗菌纤维
独步全球「关键奈米细化技术」
突破「铜离子」团聚、稳定、量产特性
新一波的纺织革命
奈米科技业与纺织业
顶尖结合
台湾高科技产业与纺织产业世界闻名,纺织业更是全球的研发重镇。如今,新一波的纺织革命即将到来,横跨「奈米科技业」和「纺织业」的机能纤维材料,即将引领未来趋势,戴垄,就是发展奈米科技机能纤维的最佳伙伴!

独步全球「关键奈米细化技术」
突破「铜离子」团聚、稳定、量产特性
铜离子本身具有容易团聚的性质,即使效果优良也不易量产,目前在市场为非主流材料。戴垄顶尖技术团队成员组合来自于产业与学术界的菁英和专家,我们以「关键奈米细化技术」,独步全球!研发出铜离子奈米团簇,除了在高低温下能保持稳定外,成功解决铜离子容易团聚的问题,可将铜离子母粒与纺织等关键性技术量产制成铜离子纤维材料,如:PP、PET、Nylon等皆可稳定加工,并获得许多产业不同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和发展。
铜离子是生命元素,对人体安全无虞
铜是人体内本身就含有的元素,人体中含量仅次于铁和锌,在微量元素中居第3位的生命元素,可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现象,对人体安全无虞。铜也是细胞内部氧化过程的催化剂,对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性能。
离子强大抗菌功效的古往今来
在历史上,人类很早就发掘铜的保健作用,它具有镇痛、解热、抗菌、抗发炎的特性,古埃及和古希腊人用铜管清洁饮用水,阿兹特克人用铜治疗喉咙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瑞士所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预防及感染控制会议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医院内使用抗菌铜表面可帮助减少院内感染 (HAI) 的机率达 40%,并能有效杀死 97% 的细菌、许多病毒及真菌病原。
2009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比尔基维尔教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铜可抑制甲型H1N1(A H1N1)流感病毒,6小时后铜表面几乎找不到存活的流感病毒;对照不锈钢表面,24小时后仍有50万病毒粒子存活。同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规范下的一项测试显示,在室温下,铜合金可在两个小时内杀灭其表面上99.9%的超级病菌MRSA。
铜离子的抗菌原理
铜在有水的条件下生成的 Cu2+透过细胞膜,到达细胞的内部,由于Cu2+为重金属离子,能使某些酶变性,打乱细菌中重要金属离子的自然状态,破坏核酸的立体结构及细胞的渗透压,从而破坏他们的新陈代谢,杀死微生物。
同时,铜离子能自2Cu+ + 2RSH → 2Cu+ + RSSR + 2H+ 的反应中消耗硫氢基团 ( Sulfhydrylgroup, SH- ),而减少胱氨酸 ( Cysteine ) 或谷胱甘 ( Glutathione ) 的含量;又能再继发的反应过程 2Cu+ + 2H+ + O2 → 2Cu2+ + H2O2 产生过氧化氢 ( 俗称双氧水,H2O2 ),而再度产生氢氧自由基,继续破坏细胞成分。此外,铜离子可和锌、或其他金属离子竞争酵素蛋白质结合部位而影响酵素作用。
铜离子三大独特优点

铜离子攻击细菌,达到杀菌功效
微量铜离子攻击细菌的细胞膜、核酸、酶,破坏细胞蛋白质造成细菌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铜离子抑制细菌增生,达到消臭功效
铜离子良好的抗菌性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增殖,来阻止腐败臭气;同时纤维的高亲水基团可以与氨气、异戊酸和醋酸等进行中和作用,消除异味。

铜离子对抗真菌效果尤佳,皮肤、妇科调理具成效
铜离子对抗真菌效果尤佳,其卓越的抗菌功效对脚部真菌,皮炎、湿疹、阴部瘙痒、狐臭等真菌类皮肤疾症具有抑制效果,使用含有铜离子纤维,对皮肤、妇科等疾病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铜离子为抗菌纤维新趋势
铜离子抗菌纤维是一种机能性纤维,具有阻断疾病传播、消除异味、修复皮肤等效果,是新型的抗菌纺织品。早在2008年,美国环境保护机构(NRDC)就登记核准了五种铜合金用于抗菌材料,这些铜合金可以在2小时内杀灭物体表面99%的细菌。
铜是人体内本身就含有的生命元素,所以铜离子的化合物都可溶解,进入人体的铜,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现象,对人体健康安全无虞。
戴垄铜离子纤维杀菌超过99.9%
多元市场广泛应用

医疗织品
预防胜于治疗,运用高科技抗菌材料于医疗织品上可有效的抵抗病菌,降低感染风险。

生活寝具
抗菌寝具 / 舒适安全, 让您与家人们享受最放松的睡眠。

运动/个人衣着
让有效的抗菌纤维带给人们崭新的体验与保护。

产业应用
适用于各种载体: PET、PP、Nylon,加工成铜离子纤维,可带给产业界更广大的应用与创新
戴垄铜离子抗菌纤维,杀菌率大于99.9%
针对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导致致病性的五大病菌,不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伺机感染,或超级细菌MRSA所造成的免疫系统受损,另外,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影响肺部及泌尿道的机会性感染,以及大肠杆菌造成腹泻等症状,这些环境中常见的不安病菌,经全国公证单位测试检验「戴垄铜离子抗菌纤维」的杀菌测试,得到的都是大于99%的杀菌率结果。
病菌(中文) | 病菌(英文) | 致病性 | 影响与作用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伺机性感染 | 疖、痈、中耳炎、鼻窦炎、骨髓炎和脓毒病等 |
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A | 超级病菌 | 令呼吸道、伤口、静脉导管及尿道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大肠杆菌 | E. coli | 致病 | 腹痛、呕吐、腹泻及拉血便等症状,甚至引起合并症及死亡 |
肺炎杆菌 | Klebsiella pneumoniae | 致病 | 肺炎、尿道感染、菌血症等等感染症 |
绿脓杆菌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机会性感染 | 影响肺部及泌尿道,或造成烧伤、伤口及其他血液感染 |
白色念珠菌 | Candida albicans | 伺机性感染 | 口腔、食道与阴道等处的局部黏膜感染,也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有研究指出后者的致死率高达40% |
